基肥: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施肥,将肥料,如磷酸二铵,复合肥料,农家肥等施入垄底15~20cm左右。这种施肥方式也叫沟施。好处是,不易烧苗,能够使肥料养分供应的持续性。缺点是,提苗较慢。
在实际生产中,也有极少数种植户采懒汉种植方式施用基肥,撒施(小面积种植户)自己没有机械的,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费用。在起垄作业前将肥料按照每亩施用量,象水田施肥一样,均匀撒施在田里。再进行起垄作业。
这种施基肥方式***终表明,由于肥料在土壤里过于分散,不集中,也有部分裸露在地表,白白浪费掉了,因此,导致苗期下扎的根系很难吸收到肥料的养分,使得玉米幼苗生长缓慢。不得不,采取提前追施氮素,来促进其生长速度。这样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施肥量,和生产成本。同时也会因氮素水平的增高,导致玉米植株中后期长势过旺,带来诸多不利因素。如,叶片过于肥大,嫩绿,披垂,易感病虫害,由于植株群体长势过旺,导致其对空间养分积累,和生产能力下降。通风,透光性差,对光,热,气资源利用率减弱。易发生贪青晚熟。在遭受恶劣天气时,易发生大面积倒伏。
种肥:就是播种时,和种子一同施入的肥料,一般会在种子下面3~5cm,优点是,离种子较近,玉米出苗离乳后,使根部能够更快的吸收到养分,有利于苗期的快速生长。利于大面积种植,机械一次性完成播种作业。节省生产时间,增加作业效率。缺点,容易烧苗,在实际生产中这也是时有发生的现象,主要原因就是播种是,种肥一下地,二者间隔较近,或者是操作不当摻混在一起。严重的,在种子发芽初期,就遭受肥害。导致缺苗少苗。
追肥:分两个阶段,一是,小喇叭口期,二是大喇叭口期,在实际生产中,大多数农户都是在玉米6~7叶时段采用机械追施肥料,主要以氮素肥料为主,或结合氯化钾,及少量摻混肥料。来满足玉米中后期的养分需求。
其追施方式包括,条施和穴施,
条施:条施有垄台施肥和垄沟追施肥,1.垄台条施,多为部分区域种植户的一种习惯性的追肥方式,这种追肥方式严格讲,我们所追施的肥料利用率是相当低的。应该说不足施肥量的30%,原因是,我们所追施的氮素追施后需要土壤的湿度来配合完成肥料溶解后,渗透到土壤根部才能得到充分利用。如果土壤湿度不够,肥料溶解缓慢,也就增加了挥发的系数,再则我们追施后有一部分肥料是裸露在垄台的表面的,这部肥料应该说,会被大量的蒸发掉。如果,追施后遇雨水天气,肥料流失率大。因此,在这里,不建议您采用这样的方式追施肥料。
2.沟施在玉米小喇叭口施肥,是机械化作业,选择的******方式,其相对垄台追施在肥料利用率上,要增加20~30%的指数。因为沟施,是把肥料施到两垄间的沟内,通过坐犁土覆盖,将肥料埋在沟内有湿度的土壤里,有利于下扎根系直接吸收到肥料的养分,肥料流失率相对较小,肥效利用率高。
大喇叭口期追肥,主要是人工作业,将肥料,穴施或条施到玉米植株的根部较近的地方。优点,肥料集中,利用率高,不足之处就是追施肥料后干旱无雨易烧苗。
这种追肥方式由于作业强度较大,作业效率也相对较低。大面积种植玉米,基本没有农户采用这种追肥方式。都是在小喇叭口期进行施肥。
关于有个别农户习惯于雨后在玉米田里撒施肥料,这种方式更不可取,原因是,表层撒施肥料,溶解过程中会挥发掉一部分,溶解后土壤表层肥料也蒸发掉一部分。***终能够被植株吸收利用的少之又少。有的农户认为这施肥的效果不错,其实你不撒施这部分肥料效果也会差,因为在我们基肥,和追肥施足的情况下,完全能够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,没有必要再撒施肥料,增加生产成本。
小结:玉米播种施肥,一定要本着科学施肥的态度,根据作物吸肥规律,和生长特点,进行播种施肥,基肥就是要达到深施标准,种肥要一体播种,要保证其隔离间距,追施要做到,追之有效,采用犁后沟施方式追肥,增加肥料的利用率。以此达到玉米各阶段施肥的标准要求,来满足玉米各阶段生长对肥料的需求。